【文汇幼•课程故事】进餐常规培养(小一班)
新闻来源:本站 时间:2023-09-10  打印本页

《指南》指出:幼儿要具有良好的生活和饮食习惯。在幼儿园里,就餐环节是幼儿一日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活动,培养良好的就餐习惯,可以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。初次进入集体的小班幼儿在家里享受家人无微不至的照顾,无拘无束,行为散漫,独立进餐能力弱,用餐习惯差,入园后面临新的环境,新的常规使得幼儿更加焦虑,家长担心,教师束手无策。因此引导幼儿学会独立进餐,养成良好就餐习惯成为首要解决的问题。

现状呈现

入学初,幼儿的用餐习惯各不相同:有的不会使用勺子吃饭,只用手抓;有的幼儿桌面上洒满饭粒,衣服和地板上都是,甚至用脚踩着玩;有的孩子吃完饭之后,油腻的手直接擦在衣服上,从来不用毛巾或者纸巾擦;有孩子在用餐时大声吵闹,不能安静用餐;还有的幼儿不愿意动手,也不愿意动口,等着老师喂才愿意开口。基于以上现象,我通过微信和面谈方式咨询家长,了解孩子在家用餐情况,发现这些孩子在家都是家长喂饭,有挑食,偏食行为,边吃边玩或者边吃边看电视等不良生活习惯。

剖析原因

第一,挑食、偏食现象。

第二,过分依赖。

第三,使用勺子不正确。

第四,进餐习惯差。

第五,个体差异。

第六,家园不统一。

第七,坐姿不端正。

实施策略

餐前活动组织

1.营造良好的进餐氛围,激发幼儿独立用餐的欲望,调节幼儿的情绪。

2.通过集体活动,老师示范讲解,正确指导幼儿。

3.绘本推荐。《小黄莺吃饭》《大公鸡和漏嘴巴》《两个娃娃》等故事。

4.餐前盥洗。饭前饭后,勤洗手。

5.餐前播报。请小朋友收听播报今日美食。

6.老师诱导语言,激发幼儿进餐欲望。

用餐时组织

1.环境、氛围的创设。幼儿用餐的时候,老师会播放一些优美的轻音乐,让幼儿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用餐。

2.鼓励,诱导为主。

3.少量多添,减少压力。

4.物质奖励。语言、物质或者行动。

5.榜样作用,座位安排。

6.坐姿矫正。

餐后活动组织

1.餐后盥洗。用小毛巾擦嘴巴,自主拿口杯进行漱口

2.餐后整理。当幼儿吃完饭的时候将自己位置上掉的饭粒捡起来,放进指定的杂物盘,并将餐盘分类摆放在指定位置。

3.餐后活动。先阅读,等待进餐慢的孩子,全部结束后到户外手指游戏或者餐后散步等活动。

4.游戏材料投放。

四、家园共育

1.寻找问题,了解幼儿。

2.达成共识,商讨策略。

3.持之以恒,敢于放手。

4.父母不动手,也不妥协。

5.给予机会,放慢速度。


总结与反思

经过3个月的指导和培养,小班幼儿的进餐习惯达到明显好转。常规基本建立,98%的幼儿能够独立建餐,95%的幼儿能够自觉地将洒在桌子上的饭粒自觉捡起来,保持桌面干净整洁,80%的幼儿减少了挑食偏食的行为,50%的学会了后自觉参与班级清洁卫生打扫。幼儿的自我服务能力不同程度提高,打翻碗的现象基本没有了。幼儿熟悉了用餐常规,但是在今后的用餐过程和幼儿心理发展特点方面还会出现更多问题,我们老师也要长期观察,加强巩固,发现问题,及时反思,寻找更适合不同年龄段幼儿的策略。

image.png

(请在WiFi环境下观看)

版权所有:Copyright 2020 © All Rights Reserved.

新创技术 琼ICP备19003989号 文昌市文汇幼儿园